金沙9170入口(中国)官网登录-Application program

【博雅讲堂(第85讲)】孙雪霄副教授讲授顾炎武诗歌中的天下观

发布时间:2023-07-11 作者:罗梦妍 摄影:刘高高 审核:刘清 发布:宋杰 浏览次数:10

7月7日,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孙雪霄做客博雅讲堂第85讲,讲授顾炎武诗歌中的天下观。讲堂由荟萃学院、金沙9170入口主办,全校百余名师生听取讲座。

“你认识顾炎武吗?”“你了解到的顾炎武是怎么样的?”两个问题提出后,现场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。由此为引入,孙雪霄带领在场师生走进顾炎武的天下观。在梳理了孔孟老庄等先秦圣贤笔下“天下”一词所蕴涵的“统治疆域、黎民众生、伦理道德、最高权力、凡尘俗务”等含义之后,孙雪霄指出,顾炎武的天下观并非无源之水,正是从传统哲学思想中孕育而出。

(孙雪霄副教授讲授顾炎武的天下观)

结合顾炎武所处的时代以及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,孙雪霄深入阐释了顾炎武天下观的内涵。顾炎武在《日知录·正始》中提出了“亡国”和“亡天下”的区辨,而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正是对“保天下者,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”的凝练。借助对顾炎武《日知录》和《亭林文集》文本的分析,孙雪霄指出,顾炎武认为天下根本在于人心风俗,保天下的关键是正人心,厚风俗,而所谓“保天下”,就是维系人心风俗,传承本民族文化。

孙雪霄引用清代学者冯鲁川的评价,指出清代诗人钱谦益、吴伟业、王士禛、朱彝尊虽然风格有沉厚与博雅之分,但都属于诗人之诗——单纯为文学创作,而顾炎武将其天下观的思想融入诗歌创作,相较而言更具超乎文学之外的价值。孙雪霄以“继体风骚,扶持名教”“事必精当,词必古雅”“风霜之气,松柏之质”分别概括了顾炎武在诗语表达中体现出的“深沉的兴亡主题”“学问化倾向”“沉雄悲壮的诗风”三个特点。继而从知人、论世、明典三个层面出发,通过破解密码式的深入细致分析,揭橥了顾炎武即事抒怀、酬唱赠答、山水纪历、咏物、咏史等不同题材诗歌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沉的兴亡主题;以《济南》《汾州祭吴炎潘柽章二节士》为例,展现顾诗凝练典雅的语言风格和熨帖切当的隶事用典;从“天地”“山河”“四海”“九州”等高宏词汇的频繁使用以及对《秋雨》《五十初度时在昌平》等诗的解析,来呈现顾炎武俯仰古今、吞吐山河的气势和忠肝义胆、气骨峥嵘的风节。

(讲座现场)

孙雪霄认为,顾炎武的天下观,既有对历史的超越,同时也受历史的局限,需要以辩证的态度看待。近现代以来,傅斯年、萧公权、钱穆等人对包括顾炎武在内的中国传统天下观进行了反思,而现代中国应该具有自尊自信而又包容开放,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。

在互动环节,孙雪霄就顾炎武天下观与尊华攘夷是否存在矛盾、顾炎武和阮籍诗歌创作的相似之处等问题,与在场观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。

 

主讲人简介:

孙雪霄,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,文学博士,理论经济学博士后,硕士生导师。主要从事中国古典诗学、语言与文化传播研究。独立整理出版古籍《鹤林玉露》《唐诗画谱》《诗馀画谱》等。在《清华大学学报》《中华文史论丛》《河北学刊》《山东社会科学》《齐鲁学刊》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。获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、山东大学教学能手、山东大学“我最喜爱的老师”。


XML 地图